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7-999-3654007-999-365

新闻资讯News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今日头条 >

基于伪熟人关系的社区O2O为什么不温不热?

发布时间:2015-08-22 08:24 作者:admin 来源:DJTM 点击: 字号:

在移动互联的大背景下,为什么社区O2O这块大饼,为什么没人能够品出点味道,这可能是所有新兴市场的一个共通的一个诟病,硅谷创投教父paypal《从 0到1》法则结合中国企业家擅长的红海思维能够很好的解释这点,当社区O2O已经被所谓的“创新思维”架空的时候,新兴市场的氛围已经从最初的蓝海变成了 死海,市场的进步就变成了水平进步,意思就是照搬已取得成就的经验,直接从1跨越到n。换而言之,就是传统的拼渠道,拼广告,拼资源。而互联网的竞争法则 却恰恰相反,要的就是拼用户、拼创新、拼产品。
聊聊那些社区O2O产品

搜身一下度娘关于社区O2O的产品,整个搜索界面全是“商业之道”“电商平台”“整合资源”之类,却鲜有关于重服务类的词眼,而当我试着下载打开一个关于社区O2O的产品时发现它根本就是一个58同城分类信息和饿了吗的点餐外卖系统“强迫式”的糅合,也没有对不同小区的不同特点进行差异化定 制。而唯一能与大公司竞争的资本就是带有“地域属性”的精准服务,但主界面呈现的所呈现的主要信息也就是普通的黄页信息,这些信息看起来也并不具有任何独 特价值,不出三天时间都可以掌握这些工具性的内容。而我为什么要绕过大平台提供的综合服务,甘心蜗居在此呢,给我个理由先!

新兴市场的崛起 过程就会伴随的金融泡沫的产生,凡是与O2O扯上半毛关系的产品必然会引起创投的青睐,这种浮于产品表面的G点,让很多在浅水区摸索的公司猛然乘上了快 艇,大量资金的涌入让创业公司自信心极度膨胀,固定思维必然从公司发展角度考虑问题,资金一旦富足就会犯所谓的大公司病,疯狂的发展代理和扩张,这种类似 卖渠道的疯狂扩张策略不但没有为“社区O2O”的梦想添砖加瓦,反而因为将大量精力花费在推广上而放弃了产品本身,以及在产品的形态上并没有亮点和进步。

而 每个社区都会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存在,不是楼房盖一样就可以把服务复制过去,因为组成这个社区的是无数个性格迥异、兴趣不同、观念有差异的大活人。人不同, 社区文化就不同,社区氛围就不同,社区环境自然也会不同。所以不要指望从一个样板社区一下子大规模复制成片的城市,这必定是一个一步一个脚印的拓展工作,所 以步子迈的太大就容易扯蛋。中国社会大背景下社区的复杂性就要求相关产品就更要精雕细琢,讲究工匠精神。其次要有“蹲点”的基本功,一头扎进去,别想着出 来。带有地域属性产品的推广又要求地推团队带点土腥味,那种简单粗暴下载送礼模式从最初的新鲜已变成了排斥,要么就像“糊泥巴上墙”一样,干了就掉下来 了。最让人悲伤的是以“一劳永逸”的平台思想设计出“贪大求全”平台模式,寄希望于成为坐收渔利的平台巨鳄,而像洗衣、家政、快递这类脏活累活由别人做,自己做个平台就能坐地收费了。

社区O2O的问题在哪

要回答这个问题估计很难,因为现在的社区O2O模式还没有成熟,也是在瞎眼摸索,但我们可以靠着这个问题分析,或许能得到一些启发。

社区O2O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商户信息收集与发放的工具,也不能一刀切的制定浅层次的需求。首先一个市场的开拓必然要迎合用户的某个需求痛点。以低频次的基于LBS周边服务固然是用户的一个痛点,但先入为主的58到家已经做的风生水起,你又怎么能够骑在58头顶上撒野呢?58 的服务有其本身品牌效应和固有资源的优势,虽说做的也是行业的垂直领域,但其本身的内容生成是用户本身的自生长,缺乏区域性的市场导向,这里我们可以钻个 小空,可以把周边服务差异化或者说带有附加价值,服务性质的行业产品一定要让用户有很强的软件附着力,在用户的脑电图里要把这种场景化需求描绘出来。

下去

下去

废 话那么多,举个栗子来说说,你住在小区空调坏了,外面骄阳似火,需求很简单,你现在就是要维修人员能够快速的修好空调,但另一层面上来讲你还有喝水的隐形 需求,假如维修人员捎带冰水服务呢,但这就是他意向不到你带给他的附加价值。这就是带点地域性质的服务,你比别人更快更贴心。但对于小区服务这块,以饿了 么、淘点点为代表的外卖平台,以及各种家政创业团队的蓬勃发展已经证实了社区商业是一片极其巨大的市场。但外卖平台、家政平台 这类移动互联网创业团队, 仅仅是以行业为基础做的商业资源整合,而以小区为核心做整合的本就是社区 O2O 应该做的,相比于基于行业的商业资源整合,基于社区的资源整合的难度更 大,但机会也更多。O2O最终落脚还是要依靠小区周边的外卖、洗衣、家政、快递等最基础的服务,社区商业服务的再整合,不仅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物流的问题,更能协助商家熟悉本地居民需求,也帮助创业者以小区为核心,打下了自己的用户根据地。

以社交为基础的社区O2O靠谱吗?

当然凡是涉及群落的地方就有社交欲望的存在,但小区社交的存在方式既不类似微信熟人社交圈,也不同于陌陌的陌生人交际圈,它是基于半熟人社交的领域,文艺点点讲叫“熟悉的陌生人”。

1123

1123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一座座兴起的高楼大厦取代了老的居民院,打破原有的居住模式,虽然改善的生活条件,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似乎越来越疏远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来 形容城市居民的感受再合适不过了,防盗门似乎是人际关系天然的屏障,既防盗也防住了自己。每当坐电梯时广告牌和楼层就是掩饰尴尬的最好工具,当然电梯也是 拉来距离的一个屏障,虽说一步之遥,但是在一个幽闭的空间里,陌生人之间难免警惕,这是人的本能,电梯里我们都是哑巴。这种群落特征的存在是不是暗示着小 区社交的不可行性?

这 里拿个叮咚小区分析一下,叮咚小区刚上线时与小区无忧走的是不同路线,以社交带动周边服务,本末倒置的重推广轻运营,导致区域性的夭折,累积起来的用户并 没有好的落脚点,产品也并没有很大的创新,其涵盖的社交因素已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叮咚小区对社区O2O的试水并不能说是完全失败,叮咚小区刚上线打着小 区社交的旗号,在前期做的时候累积了不少用户,这说明居民在内心里确实存在着社交的需求,只是火候未到,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 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五类,马斯洛理论完全适用于小区居民需求中,在小区居民满足了小区的生活需求和安全需求后,才会考虑社交需求的发展。而在当前国内小区中,大部分小区并没有完成前两个需求的完善,混乱无序的小区管理、不断流动居民人群、小区安全保障的缺失等问题的存在,也就制约了第三个阶段社交需求的发展。另一层面上来讲,市场是缺乏优质的产品,都是一些泛泛之类,社交的产品的设计本身就有自己的目标人群和市场需求,对特定小区人群特征进行分析,在推出相对应的产品,道理很简单,空巢老人房让他们玩,他们玩的起来吗?

写在后面

当 然也有许多新公司在探索社区O2O的模式,窝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深耕,社交O2O的本地属性非常强,短时间内市场很难出现独大的局面,也就决定了产品不 带用Copy性质。我也是看到许多大牛们对这块大饼评头论足不见其然,我也结合自己的观点插上一脚,本身自己也是小白,接触互联网也就几个月,行业的知识 深度也就造成了观点的局限性,大神们如果指点一二,小弟不吝感激!
本文来源:网站

相关文章Related Articles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企业创始人 企业文化 组织结构 荣誉资质 旗下品牌
门店风采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东省 海南省
新闻资讯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视频报道 合作动态 媒体报道 今日头条
加盟合作
加盟优势 加盟流程 疑问解答 加盟条件 标准化附件 商家入驻
联系我们
门店地图
其他

装修留言咨询

感谢您的信任和支持,我们的相关负责人员会在最短时间内联系您!

你的姓名

手机/电话:

所在城市:

咨询/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