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7-999-3654007-999-365

新闻资讯News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今日头条 >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食品安全战略?

发布时间:2016-03-25 09:15 作者:djtm 来源:DJTM 点击: 字号:

       今年央视“3.15”晚会再次曝光食品安全问题,又一次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热议和恐慌。近年来,媒体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忧虑不断滋长,政府监管的压力也与日俱增。

       作为一个饮食文化悠远流长的国家,很久以前,就有了“民以食为天”的认知,有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追求。可是谁也未曾想,到了21世纪的今天,我们却要为食品安全问题操心劳神到如此地步,以至于很多人常常会发出“到底吃什么才安全”的叹息。
       多年来,虽然政府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但面对众多安全隐患,只能通过密集开展各项专项整治和集中治理来化解眼前风险。虽然这种运动式的集中打击短时间内能在治标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影响食品药品安全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没有从根本解决,并不能防止食品安全问题“死灰复燃”、“此起彼伏”,也很难从扭转食品安全风险高发、问题多发的局面。我们不得不承认,时至今日,在磅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滚滚进程中,在历史的累积和现实的困境之下,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当下中国最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成为损伤公众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质疑政府治理能力的缘由和论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待,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考验”。食品安全问题是个大问题,早已超出了单纯的技术层面,必须从政治、经济、社会大局的高度来综合求解;要实现食品安全的长治久安,也必须从更高的层面、更长远的时间跨度、更广阔的空间范围来思考问题。
       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这样把食品安全提升到战略的高度来规划部署,正是基于上述的逻辑。伴随着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即将写进“十三五”规划,一个重要的、不得不回答的问题也浮出了水面,那就是: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食品安全战略? 
       食品安全战略是本世纪初才诞生的一个概念,并不久远。一般意义上,食品安全战略是指政府为食品安全领域建立的中长期目标以及实现目标路径,是国家层面针对特定的时期主要食品安全问题而采取的一致性行动框架。
       从国际经验来看,2000年,欧盟发表食品安全自皮书,确立其食品安全战略原则,即食品安全必须考虑整个食品链、生产经营者必须对食品安全负责、产品必须在所有食品链环节中具有可追溯性、把风险分析作为食品安全政策基础、消费者有权从公共机构获取准确的食品安全信息;确定从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交流三个方面统一协调发展欧盟与成员国两级监控的合作机制的战略任务。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首部世界食品安全战略,提出各国应将减少食源性疾病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建议通过有针对性的、以风险性分析为基础的预防行动来保证食品安全。200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制订了《保障食品的安全和质量:强化国家食品控制指南》,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应包括应对食源性疾病、新的食源性危害、食品技术更新、国际贸易一体化要求、城市化加速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空前重视等多项挑战。2007年,美国制订了食品保护计划,首次提出风险预防、干预和反应为食品安全战略的三要素,强调以预防为核心,增强境外监管能力;四年后将发展监管科学与革新、强化全球供应链的整合和安全性、加强监管与执法、努力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作为战略重点。2009年,英国发布国家食品安全战略,提出将消费者权益放在首位、更开放更透明、讲科学讲依据、独立监管、公平执法等战略原则。
       从我国国情看,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更加复杂。相对落后的食品产业基础和监管水平,丰富多样的消费需求,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源头污染严重等众多因素决定了中国在食品安全领域既要面对生物污染导致生物性风险,又要面对掺杂使假形成的物理性风险以及农兽药残留、非法添加导致的化学性风险;既要解决好13亿人食品的数量安全,又要满足好居民日益增长的食品质量、营养方面的需求;既要管好国内产品的质量安全,也要防范跨国供应链带来的输入性风险;既要解决好传统小餐饮、小作坊、小摊贩问题,也要应对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带来的挑战;既要保障好大型城市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要解决好偏远乡村和城乡结合部的食品安全。以上这些任务,加之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巨大的食品消费量为背景,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无疑是全世界最复杂、最艰巨、最具有挑战性的。因此,国际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中国的食品安全战略必须结合自己的国情,结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时代特征,结合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需求来系统研究和确立。
       中国的食品安全战略,应该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充分体现我国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食品安全领域的基础性、前瞻性和全局性发展内涵。食品安全战略目标应与国家农业、健康、环保、安全等发展战略协调一致,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人民群众安全需求,合理设定重大发展目标、重点工作任务和重要保障措施,充分利用生物、信息、社会管理领域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健全监管体制机制,提升监管水平。
       中国的食品安全战略,要确立风险管理、预防为主的理念,在全面评估我国当前食品产业发展现状、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水平和食品安全风险特征的基础上,系统确立全面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行动框架,从治理理念到法规制度,从食品安全标准到技术规范,从检验检测到风险监测;从质量追溯到责任体系,从行业自治到社会共治,都需要科学、长远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好各项重点任务,形成合力。
       中国的食品安全战略,要科学规划好路径,合理设定中长期目标。食品安全战略的定位应该是国家层面上的中长期战略,不能局限于一时一地,也不能急于求成。从发达国家食品安全发展历程来看,食品安全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欧美发达国家在历史上都曾有过和我们今天相似的阶段,伴随社会经济的法治,经历了从大乱到大治的过程;从当今各国食品安全水平的横向对比来看,总体上恩格尔系数较低的国家,大多拥有较好的食品安全状况。结合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划目标,中国食品安全战略时间跨度可分为3个阶段来谋划,第一阶段,可设定为“十三五”期间,伴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达到发达国家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食品安全水平;第二阶段,可设定为2020-2030年,达到欧美发达国家目前的食品安全水平;第三阶段,可设定为2030-2050年,达到国际一流食品安全水平。
       研究和制定真正意义上的国家食品安全战略,在我国是一件全新的任务和挑战,可谓意义深远、责任重大。这项工作不仅要求全面回顾和总结过去十多年间食品安全工作的成败得失,还要放眼世界,充分借鉴他山之石;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系统研究,也需要食品行业、专家学者和广大消费者的建言献策和广泛参与。真心希望即将诞生的食品安全战略能为今后中国食品安全工作指明方向,指引全国的食品安全工作走上科学监管、高效监管的坦途,能让对食品安全的焦虑慢慢淡出人们的情绪。
 

相关文章Related Articles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企业创始人 企业文化 组织结构 荣誉资质 旗下品牌
门店风采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东省 海南省
新闻资讯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视频报道 合作动态 媒体报道 今日头条
加盟合作
加盟优势 加盟流程 疑问解答 加盟条件 标准化附件 商家入驻
联系我们
门店地图
其他

装修留言咨询

感谢您的信任和支持,我们的相关负责人员会在最短时间内联系您!

你的姓名

手机/电话:

所在城市:

咨询/留言内容: